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网> 正文

高校行政人员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有哪些

01

高校行政人员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有哪些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这么三个事情都凑一块儿了:

有朋友说了一句话:“在体制内,不就是为了混职级吗?”说实在的这句话听着好熟悉,这可不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吗?但是,我的第一反应又有一些不能完全赞同,在心中迅速地评估后,我打算不直接跟他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恰好,今天同事之间又聊起考博的事情,又是一年考博季,又有不少人开始纠结到底要不要考,考什么专业,读来干嘛的问题,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很有相关性,读博到底是为了更好的职业发展,还是仅仅为了缓解焦虑?读博是拿文凭重要还是专业积累重要?这才是要不要考的关键。

“共时性”再次得到印证,《超级个体》今天的文章正好讲“4条职业发展路径,助你少走弯路”,提出“最大的时间管理是方向上的管理” 的观点,我深表赞同。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底层的计划-执行,争分夺秒的完成任务,你可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举几个小例子:

A,名校硕士毕业,在高校当辅导员4年,结婚、生子,实在爱不上这份工作,然后辞职读博,读完博士再重新择业,那时他已经35岁。

R,在单位工作了20多年,个人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就是一直没能走上领导岗位,临近退休,还是心有不甘,总是愤愤然。

Y,已经奋斗到中层,但是早已对工作没有了激情,拿着工资混日子,还要挑“责任轻”的位置,趁着干部轮换找了个闲职开始了养老生活,其实他离正式退休还有20年。

02

对高校行政岗位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有人说这是天底下含金量最高的工作之一:有着高校老师的身份,子女自动读附属中小学,没有直接的学位和科研压力,轻松,收入不错,还能照顾家庭;有人又说这是最没有前途的工作:说是在大学供职但不是真正的大学教师评不了专业职称,自主性小,每天打杂的事情太多,累死累活,晋升几率低。

身在其中,我认为问题还是得辩证的看,高校行政岗的工作人员实际上都是高学历,最低要求是全日制硕士毕业,实际上还有不少博士,他们选择行政岗很多时候跟求职时的机遇有关,比如有人在考博的同时找工作,工作机会不错就先工作了(这里面也有职业规划不清楚的因素),因为学习功力深厚,好胜心强,工作之后又不满足于“服务、打杂”的工作内容,于是出现职业发展的困惑。

而有的人就是想做行政工作,上升行政级别的,但是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之下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并且主任科员要任职满三年后才可以选拔为副处,有的人工作几十年还是副科长。这个现状说明这条职业发展通道是不完全畅通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晋升无望这种阵痛必然存在。

不可否认中国还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度,出去工作和社交时别人都认行政级别,除非是你真的活出了状态,光芒自显,或是你有其他方面的成就,否则到了一定年龄而没有相应的职务加身,很多时候自信都会丧失掉,当然也可能是其他人太光芒四射了!

好了,进入正题,高校行政人员除了职务晋升这条路还有什么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又该如何准备呢?

03

我先引用古典老师的几段话“很多人开年的时候会拿到一个职位目标开始埋头工作。一年下来,任务达到了欢喜、没达到失落——但是为什么完成?为什么给这个任务?期间自己到底有没有增值?完全没概念——我们一直在低水平的勤奋。”

“你每天这么努力地做时间管理,各种挤出累得要死的下班后两小时做思考练习,但是最大段的8小时时间,却交给了一个根本不知你人生方向、也许也不知道你优劣势的管理者分配,是不是挺滑稽的?”

“最大的时间管理,其实是方向上的管理——我们要学会自己做定位,结合组织要求来工作,这样才是上班,不是让班上你。”

之前的几个真人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一旦方向错误带来的就是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成本、生命成本的付出。有女性朋友,不明原因考博的后果之一就是工作生活严重失衡,动机不明导致内驱力不够,学位没能攻读下来,家庭也没照顾好,孩子更没能培养好。有的朋友呢,基础不好,科研能力弱,博士读完转教学,教学工作压力太大,又想尽办法转行政,绕了一圈回来后,行政晋升的最佳时机已经给错过了。

在这里最能解决问题的是“生涯四度”的模型。

向上发展

在这里可以等同于职位晋升,在组织内承担更大的责任,带更大的团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们可以多观察身边领导们的工作状态,不过到哪个部门,到哪个岗位去担任更高的职务,这确实是可以多观察,多积累的,如果到时候有得选,说不定可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工作,不过服从组织安排是前提。这个选择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已经没有遗憾了,毕竟能上去的也是凤毛麟角。但是对于喜欢折腾的人,下一轮的职业生涯选择又摆在了他们面前。

向深发展

专业发展,在团队里做得更精深。向上和向深发展是协同的,更专业也是靠近管理岗的重要手段。每个人研究生阶段都有自己的专业,这个专业一般在就业的时候都能有所体现,例如,一个单位引进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最初的岗位设计上就希望他过来解决系统研发、信息维护等现实问题,其实工作中要发挥的空间很大,举个例子,某大学研究的就业质量调查系统的成果就跟业内公司进行商业合作,兑现价值。但是一个可悲的现象是很多人一旦从事行政工作就只忙碌于眼前的、紧要的、上级布置的任务,往往专业就荒废掉了。

我的公众号平台经常收到来自其他高校大学生、研究生的留言,请我为他们做职业生涯咨询,我建议他们求助于本校的老师,但是他们往往舍近求远,我问为什么?他们答“觉得他们不专业”。其实,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知道和做到中间的确存在鸿沟,敢收费的前提一定是我有把握能高效的解决客户的问题。往专业方向精深发展,用能力兑现价值,这是我多年前为自己订立的职业发展目标。

左右发展

转换职能,进入更适合的领域。“如果向上向深都看都找不到让你激动的方向,那么就可以左右挪动一下,看看有没有更新的切入点更适合你。” 比如原来你在学院做行政工作,在轮岗的时候就可以填报机关单位的岗位,换个工作环境,说不定更能发挥的优势。

向外发展

如果你当前的核心价值观暂时没法在组织里获得,向外是个好方式——那么你就需要创造你的第二套职业系统,利用工作之余到机构去兼职,发展第二事业,开公司、做业务,当斜杠青年,将你的能力变现;你也可以去寻求家庭工作的平衡,充分照顾家庭,陪伴孩子,养育孩子。还可以充分的探索,发挥自己的兴趣,开启工作生活平衡的人生!

看到了吗,不论向上-向深-还是向左右-向外,最重要的是确认自己的价值,积累自己的能力,职业发展最怕的是没方向、不努力,又不接受现实,怀才不遇的怨天尤人。